重庆茶客:袍哥、市民、商人和学生

nirvana 民俗评论151阅读模式

说明:直到如今,重庆茶馆,特别是那些坝坝茶馆,依然是重庆文人学士相聚的场所。如果要谈生意,那就只能走茶楼了,茶楼与茶馆不同,似乎总有一股暧昧和神秘的气氛。重庆茶馆要闹热要嘲杂才受欢迎。

不同的茶馆有不同的茶客,不同的茶客又决定了不同茶馆的形式和性质。周勇先生在《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一书中,对重庆众多的茶馆进行了分类,有封建袍哥的社团茶馆,市井居民消遣娱乐、交朋会友、调解纠纷等活动的市民茶馆,民间艺人谋生献艺的书场茶馆,商业行帮聚会的交易市场茶馆,文人墨客聚会交往的文化茶馆,学校师生课余消遣的学生茶馆等等。这些分类只能是大致的,任何一家茶馆都不是单一类型,都兼有多种功能。事实上,某一类型的茶客多一些,就使这家茶馆偏向某一类型。例如大学周边的茶馆学校师生多,于是成为学生茶馆。

相当多的茶馆都是袍哥开的。那时,重庆袍哥按地区及街道码头成立了各自的“公口”或“堂口”,依字区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袍哥“公口”一般都设在茶馆内,茶馆就成为袍哥组织碰头、娱乐的场所。袍哥大爷每天定时坐在自己“公口”的茶馆内,与兄弟伙碰头,听消息,商量办法,指挥行动,即所谓“一个老鸹守一个滩”。袍哥茶客吃茶竟成了“工作”:包揽词讼、调解纠纷、贿赂说情,名之曰“吃讲茶”。当然,那茶钱得由求袍哥的人给。那时的重庆,各行各业几乎都被袍哥霸占完了,你想找个工作,不到茶馆去求他们,几乎没有可能。笔者父亲为了在临江门石灰码头找个下力活,为了有一个“轮子”(按人头顺序安排下力活路),就在茶馆里求过袍哥大爷。至于船老板招纤夫、下力人进轿行之类,更是只能在茶馆里才能定得下来。

市民茶馆的常客主要是有点钱又有点闲的小市民。那时家家户户都住得窄,家里拥挤,没事就往茶馆走。解放后,“泡”茶馆的大多是退休工人。不少人一碗茶从早上喝到晚上,品的不是那茶味,而是茶馆的那种气氛。

可以说,四川重庆的绝大多数曲艺品种都是在茶馆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茶馆为了吸引茶客,往往要请艺人来说书表演;另一方面,为了谋生,民间艺人也要往茶馆里钻。那时文化生活差,茶馆有说书唱戏的,当然能吸引人,于是便座无虚席,门口往往还要挤上一大堆人。解放后,书场茶馆还得到发展,最有名的是大众游艺园里的那个茶馆,竟比园中的川戏、京戏还吸引人,早中晚三场,场场爆满。上个世纪60年代新修的山城曲艺场,实际上也是书场茶馆。说评书的徐勍就是在那里说出名的。

与其他人不同,做生意的人来坐茶馆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桩生意谈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于是就走人。不走的可能就是那些能够操纵市场行情的“老大”了,坐等别人上钩。这类人中有不少“川川”(倒买倒卖)骗子。他们一坐下来就不走,盯准了对象就下手,往往可以捞上一笔。解放后虽经多次打击,总绝不了迹。

抗战时期,大量文化人涌入重庆。在郭沫若、巴金(都是四川人)、老舍(北京人,也爱“泡”茶馆)等人带动下,文人墨客聚会交往,也选择在茶馆里进行,于是兴起了文化茶馆。文化人坐茶馆,可以接触社会,品味人生,不失为一种“深入生活”的好方式。可惜,抗战一胜利,文化人纷纷离去,重庆城的文化茶馆又趋冷寂。

学生坐茶馆复习功课或看书,乃旧重庆一大特色。沙坪坝各大学周边的茶馆里,学生成为常客。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环境不佳,二是茶馆里少有干扰。在人声嘲杂中能静下心来读书,那是一种本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议论风生,也是一种愉悦。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一位同学在沙坪坝某大学读书,我去看他,我们总是到茶馆坐半天。我们谈我们的萨特、弗洛依德,别人瞪大眼睛盯着我们,却也相当和谐。有时,也有一两茶客参与进来,问这问那,竟然增添不少乐趣。

重庆茶客:袍哥、市民、商人和学生

作者:李正权 公众号:重庆乱弹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4月3日 20:21: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168.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