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很忙。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周末,才有闲心翻了翻网上的视频。
先看某大V解读《水浒传》,里面堂而皇之的说:
“《水浒传》的主角,不是宋江,不是武松,不是林冲,不是鲁智深......是那一片水泊,那一座梁山,那个在无边黑暗的世界里让人松一口气的乌托邦。以至于就连小说的名字,都直接写成了‘水浒’。”
看到这儿,关掉。又翻一个视频,解读《三国演义》的:
“在那个污浊的时代,桃园兄弟的情谊,就是那乱世里的一道光。”
嗯,关掉。再看一个解读《西游记》的:
“悟空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悟出一个道理,没背景的可以往死里干,有背景的就不行...”
算了,《红楼梦》我就不看了。
朱仝看守的小衙内,就是个无辜的小孩,被李逵“连头砍做两半”,逼朱仝上山,气得朱仝要跟李逵拼命。请问,水泊竟然是朱仝的乌托邦?
呼延灼、关胜这些人,都是兵败被俘投降山寨的。卢俊义更甭提,让梁山害得家破人亡。请问,水泊是他们的乌托邦?
人家神医安道全,本来跟J女鬼混的挺好的,张顺只为了诓他上山给宋江治伤,就杀了J女一家。半诓半骗到了山上,安道全还要被宋江数落:好S这事吧,“不是好汉的勾当”。请问,这水泊,是安道全的乌托邦?
晁盖晁大哥就死在山上,花荣和吴用就吊死在忠义堂。乌托什么邦?
还有《西游记》这个。猴哥闯地狱的时候,生死簿上就已经写着“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按Up主的说法,猴哥出生在东胜神洲,下过南瞻部洲,学道到过西牛贺洲,闯荡了342年,还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人情道理,必须让人家压五行山下深蹲五百年才行。
其实,不管是所谓的四大名著,还是《论语》、《史记》,评说评说本无所谓。许古人写,就许后人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后人的自由。
但大家看书,还是分辨分辨比较好,哪些是真正的观点、学问,哪些是没根据的胡说。
其实,不光是自媒体,就算是如今所谓的“学者”、“专家”,也不可全信。
过去,我还比较爱看这类“批”、“评”的东西,比如李卓吾评《西游记》,金圣叹批《水浒传》,一直到俞平伯、李希凡这些人的红学书等等,还是受益匪浅。
但是,感觉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是最后一部真正有价值的“评论书”(当然,易先生的新书我还没看过,不评价),再往后,这类“品评类”内容——甭管是书还是视频,你就很难再看下去了。
无它,只因水平不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台湾某著名什么什么家,这位评论《红楼梦》的东西,当下就很流行,但水平到底怎样呢?
反正我是看不下去,只好扔到一边。
别的不说,光冲他说的那句“曹寅的夫人是康熙的奶妈”,就直接把人家亲妈变媳妇了,曹寅要是活着,会不会“看窝心脚不把肠子踹出来的”?
说曹寅管“江南织造”——曹寅管过“苏州织造”,管过“江宁织造”,“江南织造”又是什么鬼?
在“解说”《红楼梦》的时候,此君经常说这种话:
“一个决然的现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状态是...”、“这种分离永远就是忧伤”...
其实只是些很粗俗的道理,可人家说出了一嘴莎士比亚的味儿。而且明明一点都不像人话,却刚好能在别人即将“听不懂”的悬崖边上,戛然而止。
这就是很容易让迷惑的地方——语言好像很珠玉,其实很容很苍白,搞得很多人买椟还珠。
还有一种“评说”类的内容,专门讨论那些早就被无数人讨论过,但终归是没有定论的事——比如,宋江是英雄还是败类?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对还是不对?唐僧到底喜欢不喜欢孙悟空?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谁更爱贾宝玉?
这种事,再讨论一万年也是废话,这些人就永远在这些问题上打转转,翻来覆去地说,废好几个钟头的话,你还是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再有,就是一看就没看过几遍原文,就急急忙忙发表一通”定论“。比如说《西游记》,你看那么多人都在那里说,“《西游记》说的是人怎么取得成功”、“《西游记》说的是佛道之争”、“《西游记》说的是厚黑学”
可人家第一回“诗曰”那么大的字儿,明明白白就在那儿摆着呢:“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李卓吾当初批《西游》的时候,旁边也清清楚楚写着:“‘释厄’二字,着眼。不能释厄,不如不读《西游》。”
其实,“四大名著”也好,《金pingmei》这些书也好,如果你下真功夫,心态不浮躁,态度够端正,你很快就会发现,可研究的东西简直太多,每一本都称得上深不见底。别的不说,四部书的作者是谁,就全部是不确定的状态,尤其以《红楼梦》和《西游记》两书的争议更大。
几本小说尚且如此,那么《史记》呢?《论语》呢?《孙子兵法》呢?历朝历代那么多书呢?这还没算外国书呢?就算《哈利波特》,也得仔细看过几遍,才能出来说吧?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说的,不包括那些早就在视频和文字里标注好“仅为一家之言”、“仅供娱乐”的朋友。胡说其实不要紧,不要把胡说当成圭臬就好了。
作者:EvEtt 公众号:大闲人咖啡馆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