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贾诩有多厉害?
贾诩和郭嘉谁更聪明?
上面这些争论如今充斥网络。那么,问题来了:贾诩是怎样被推上神坛的呢?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的推波助澜。
第一个人,陈寿。在《三国志》里,贾诩是和荀彧、荀攸放在一个传里的,荀彧荀令君是何许人物?曹操的高级合伙人,何颙见了大呼王佐之才,曹老板本人口中的吾之子房,一生运筹帷幄,为曹老板规划政zhi蓝图,为曹老板统一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曹操集团的“谋主”,官渡之战计斩颜良,又筹划奇兵烧了袁绍粮草后计袭乌巢,还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为曹老板屡出妙计。荀彧荀攸叔侄俩出身于颍川荀氏,典型的大士族世家,不管是起点还是终点都是常人不能企及的高度;陈寿把贾诩和这俩人放在一个传里,会让人产生直接联想,认为贾诩的地位和二荀齐平。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功劳不功劳的等会儿再说,在看重出身的时代,光是出身一项,贾诩就要排到十八线了。贾诩不是什么高门世家出身。你可能会说,不对,他不是举孝廉出身吗?那个时候能被举孝廉的得有点背景吧。贾诩出身于西凉,西凉是边塞地区,民风剽悍,全民尚武,但文化人不多。为了选拔人才,朝廷也会拨些举孝廉的名额出去,贾诩就是这么出圈的,其本质也就是一寒门士子出身。
那么第二个把贾诩推上神坛的重要人物是谁呢?是易中天老师。早在他老人家还开坛讲学的时代,就曾提出过:贾诩可能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十几年的的《易中天品三国》有多火?那可是自媒体时代出现之前的一档顶流节目,曾一度被媒体誉为“生猛史学和麻辣史学”,易中天老师几乎是那个时期的热点制造机,说完贾诩后,贾诩聪明人这个观点就辐射进很多观众的脑海里了。
既然易中天老师说贾诩聪明,那么贾诩做了哪些聪明事呢?
最著名的事就是董卓死后,献计于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等人,让他们破釜沉舟反攻长安。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次献计,长安被李郭二人搅和的乱七八糟,汉室的衰落进一步暴露,诸侯们见此也纷纷拥兵自重开始跑马圈地,贾诩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揭开了乱世的序幕....字文和的贾诩也因此被冠上“乱武”的称号,真是大大的讽刺。
再说投靠张绣后的贾诩曾两次献计,打败过曹操,必须得承认这确实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他的谋略。后来贾诩劝张绣降曹,这件事也是贾吹们说贾诩牛的重要佐证。
仔细想想,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为什么?因为西凉军一旦四散开来就很容易被分头击破,到时贾诩可能也会在乱军中丧生,反攻还有点胜算,归根结底保全的是自己和家人。劝张绣投降曹操而不是袁绍,那是因为彼时的曹操正是最需要外援的时刻,投降曹操能撬动的势能远比投降袁绍强,而作为劝降的主要发起人,曹操能亏待你吗?你看后来贾诩官拜执金吾,封爵都亭侯,食邑数百户,妥妥的赢家,说白了最终还是为自己服务。到后来官渡之战,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原理跟投降曹操而不是袁绍差不多,就不多说了。
渭南之战离间马超和韩遂可以说是贾诩在曹操麾下为数不多的个人主张,帮助曹操平定关中,这一次可以给他记一大功。
往后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夹着尾巴做人,从来不和别人私下结交,而且他的儿女婚配都避免和权贵联姻。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贾诩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曹操旧臣,为了不给曹老板猜忌的机会,自己必须与世无争。
《三国志 魏书 贾诩传》记载:“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贾诩一直韬光养晦,一直到到曹老板进入下线倒计了,贾诩才再次出手。他隐晦的劝说曹操立曹丕,这等于是是变相为曹丕献上一份大礼,也顺带把自己之后的路也铺好了。果然,曹丕继位后,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还封赏了贾诩的俩儿子,一个做了列侯,一个做了驸马都尉。
乱世的聪明人分好几种,有人谋事,有人谋局,贾诩却是一直在谋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有人说:前期贾诩处境微妙,自保也是人之常情。你看到了曹丕时期,贾诩不是也多次劝说曹丕注重休养,不要动不动就出兵征战吗?不过你想想,劝不战难道不比劝战容易吗?毕竟,不战就不会出错,就不会被迁怒,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稳操胜券的还是自己。
平心而论,贾诩聪不聪明?当然聪明。但你要问我贾诩是不是三国一流的谋士?我的答案是还差得太远。
公众号:雪梨爱杂谈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