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暑

nirvana 国学评论213阅读模式

说文解字:暑

夏天来到,天气炎热,但,“热”的形式不同。

有的时候,走在太阳底下,会觉得奇热无比,但一旦走到有阴凉儿的地方,例如树底下,就不会那么热了。这是一种“热”法。

有的时候,则是无论有没有阴凉儿,都感觉到热,空气中好像有热热的水汽,某些地区会称之为“桑拿天”。这又是一种“热”法。

其实,从古代汉字的角度看,两种“热”法,各有名称。第一种,就叫作“热”;第二种,则叫“暑”。

有句话叫“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这话很有意思,用了两个跟烹饪有关的字,来解释“热”的不同类别。

蒸,这种烹饪方法做出来的食物,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馒头、包子等。在厨房,我们经常见到的跟“蒸”有关的酱油,就是蒸鱼豉油。

蒸,《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变熟、变热。”关键词是水蒸气,所以,古人所说“暑近湿如蒸”非常形象:空气中仿佛有水蒸气,这种“热”叫做“暑”。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溽暑”这个词,溽暑,其实就是“湿暑”,也就是所谓的湿热。

而一说到“烘”,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烘干”,而与烹饪关系密切,且人们常见的,就是满大街的“烘焙”。烘,就是在火旁边烤,不管是在侧面还是上面,与水汽或者水蒸气都没有关系,所以是干热,因此古人说“热近燥如烘”。

如此一来,我们知道了,古人把湿热称为“暑”,干热称为“热”,那么,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可能会这样说话:“夏天是真的来了啊!昨天很暑,今天很热!”翻译成口语就是:昨天是“桑拿天”,今天则干热干热的。

说文解字:暑

这让人想起冬天也有两种“冷”:一种是干冷,一种是湿冷。

暑,《说文解字》解释为:“热也。”意思很明显,连翻译都不用。

对此,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暑与热浑言则一,故许(许慎)以热训暑。析言则二。”意思是:暑和热笼统地说是一样的,所以许慎用热解释暑。但是,如果详细辨析,二者则不是一回事。

我们看一下“暑”的小篆:

说文解字:暑

其实,大体上跟我们现在用的“暑”字没太大差别。小篆的上半部分是“日”,下半部分我们很容易能分辨出来,就是“者”。

《说文解字》对此的解释是:“从日,者声。”一个“日”,就代表了体表感觉的气温——夏天是太阳“烤”出来的;而“者”,则单纯是声符。虽然楷体“暑”上面的“日”,看起来更像是“曰”。

那么,段玉裁为什么会说,暑和热两个字“析言则二”呢?他在《说文解字注》中接着说道:“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故溽暑谓湿暑也。”不用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也很清楚,主要还是说:湿热是暑,干热是热。

接着,段玉裁引用《释名》中的内容,继续辨析二者的区别:“《释名》曰: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热,爇(ruò)也,如火所烧爇也。” 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点燃;焚烧。”

这个类比很有意思。湿热就像水煮;干热就像焚烧。如此一来,天地就好像一个大容器,在炎炎夏日,人类就像容器里的“食材”,被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烹饪”。

在这里,“煮”这个字值得注意,它有个异体字,就是“煑”。

“煑”,其实结构就跟“暑”是一样的,分上下两个部分,一部分表义,另一部分表声。

作为异体字,煑比煮更容易让人理解,因为下半部分是火,而煮东西自然需要火。

不过,煮其实也并不是那么让人不解。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所谓人们熟知的汉字偏旁“四点水”,代表的是火,而不是水。

说文解字:暑

为什么这样说?“四点水”写作“灬”,它其实也是独立的一个汉字,读音为huǒ,在古代,它是“火”的异体字。

所以,不管是“煮”还是“煑”,下半部分的“灬”和“火”,其实是一回事。而但凡以“四点水”为偏旁的汉字,也大都跟火有联系。例如我们一直在讨论的“热”字,就是如此,更有所谓“火热”一词。

当然,例外肯定是有的,例如“杰”,它并不是意为“用火烧木头”。它原本其实是“傑”,本义就是指才能过人。而“杰”,只是“傑”的简化字;当然,“傑”现在也属于“杰”的异体字。所以,杰,跟火没有关系。

诚然,不管是“暑”还是“热”,虽然古代在“热法”上分得很清楚,但是在现代社会,基本就没什么分别了,甚至还能连起来用——《现代汉语词典》就收录了“暑热”一词。

最后,今天既然主要讲“暑”字,我们就再多说两句。二十四节气之中,跟“暑”有关的有三个,分别是小暑、大暑和处暑。

处暑,意为炎热天气的末尾。小暑和大暑,则是天气由炎热逐渐变成酷热的过程。夏至之后,是小暑和大暑,紧接着是立秋,之后才是处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立秋之后还会热一段时间,“秋老虎”就是这么来的。

而关于小暑和大暑,民间还有一个谚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这让人想到一种烹饪工具,那就是笼屉。用它蒸馒头、包子等,基本的操作就是,锅里盛好水,锅下烧火,这个过程是煮,锅上则放笼屉,用以蒸食品——真个是“上蒸下煮”。劳动人民形容一件事情,总是充满了独特的智慧。

公众号:舒涵说国学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11日 21:14: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449.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