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背后的价值诉求——评林桂榛的儒学研究

nirvana 国学评论182阅读模式

按照一般理解,现代视野下的学术研究是一种以探求真理、真相为目的的科学活动,不应掺杂个人的情感、思想、理念等,而要站在纯客观的立场。但是,这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不但在哲学等以思想和义理为主的学科中,学者个人的气质、思维、思想立场深刻影响了他的学问,即使在相对客观的历史学、考证学中,透过那些繁琐的考据,仍能体察学者本人的用心和思考。

考据学是清代以来兴起的名词,因强调对经书作客观的考证性研究,与现代科学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而被晚清以来的一些学者所推崇。但早已有学者指出,清代学者的考据学其实并不完全是客观的立场,在其考据的背后有着强烈的思想立场和信仰追求,即以经求道的观念,这一观念是他们孜孜不倦、不辞辛苦从事考据工作的根本动力来源。如果没有这一观念的支撑,清人的考据学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拙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第八章。

林桂榛是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他的儒学研究很有特色,也很另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奇谈怪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先秦儒学,以孔、孟、荀为主,但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非常独特,所提出的观点也别具一格,因此不甚能入主流学界的“法眼”。从研究视角看,他主要从天道的角度重新解读孔孟荀及上古学术思想。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取文字本义训诂、文本校订等考据方法。

一、林氏儒学研究的主要观点

林教授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对过去的儒学史叙事进行了重构,他一改过去以思孟学为主线的儒学史叙事,而改为孔-弓-荀的叙事模式,将传统的孟子-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全盘推翻。“弓”指的是《荀子》书中与仲尼并列的“子弓”,林教授认为是传易的“馯臂子弓”,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林教授的这一儒学史叙事,通过他的两个最核心的观点得以展开,即天道说与性朴说。

从天道观方面看,林教授认为,先秦以孔、弓、荀为代表的天道观是历法学的、科学式的自然天道观,而非后世道德学的、价值论的天道观。

天道是思孟以来传统儒家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处于价值本源的地位,它不但具备最高的善,而且是人的本善之性的来源,因此,天道就是一个具有鲜明价值意义的概念。这与现代思想中纯粹自然性的天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为破斥这种理念,林教授提出,天道在古代只是一个历数概念,是记录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而不是一个作为价值之源的哲学概念。孔子的天道就是这样的,其后子弓通过易学也延续了这种自然天道观,但到孟子,就把天道给误解了,赋予天道以道德价值的色彩。荀子承接的是孔子的正确思路。林教授大著《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煌煌四十余万字,说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观点。

在天道观中有一个五行的概念,是中国古代被附会最严重的概念,可以说是一切巫术和怪异理论的渊薮,林教授则通过天道观的解读,釜底抽薪,彻底解构了传统的五行说。林氏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行”是指天体的运行,五行是关于天体运行、天时交替的历数概念,“五行”这个概念来自上古十月历,按照十月历,一年分十个月,一个月36天,最后剩6天是闰。十个月除以二,就是五,即五行。林氏在其书中用大量篇幅考证了历法方面的问题,就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其实他的这种考证和推理非常简单粗暴,因为他列举的例证虽多,但我并没有看到一条能直接证明五行就是十个月除以二得出来的,但这就是林氏考据的特色。

从人性论方面看,林教授认为,先秦以孔、荀为代表的人性论是性朴论,而不是孟子以后传承不绝的性善论。林氏所谓的性朴论,意思是人性中并没有天生的仁义礼智善性,人的肉体本身只是一个生理机制,具有各种生理机能,但没有所谓的善恶,所以说是朴的,后天培养成什么就是什么。林教授证成荀子的性朴论,主要是通过考订文本完成的,他认为“性恶”篇中所有的“恶”字原本应是“不善”,是西汉刘向将“不善”改为“恶”。林氏所谓的“不善”,其实是不善不恶,也就是朴,这个不善是他的特有概念,因为像周启荣等一些学者已经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先秦时期“不善”更多是指负面的,而非中性的。

林教授通过大力提倡荀子的性朴论,极力破斥孟子以降的性善论。林氏对孟子的定位是宗教家、教主,性善论是宗教宣讲,而荀子的性朴论则是尊重事实、尊重实践的科学、学问和学术。性善论的路子,导致的是一种价值的自我认同,是一种自我拔高、但往往忽略外事外物,最后变成自我吹嘘,袖手谈心性。而强调性中本无仁义礼智,性无善无恶,性中没有那些所谓的善,人的善恶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人要切实地去现实中管束自己的行为,要一件事一件事去完成,遇到恶真能站出来,遇到善真能做下去,而不是整天沉浸在性善的迷梦中,也不是空谈性善,而一到现实中就不分善恶,甚至为恶去善。荀子的思想比较朴实,讲事实,讲逻辑,强调孜孜不倦地学习、修养、为善去恶,与现代学术较为接近,这也是林教授看重荀子的原因所在。

林教授的这些观点,也是通过“考据”的形式考据得出的。之所以在考据二字上加引号,是因为在很多学者看来,他的考据纯粹是自说自话的“胡扯”,根本站不住脚。如美国学者周启荣就采用非常规范的、一板一眼的现代学术考据手段,证明林氏所谓性恶是性不善所讹误,以及不善是中性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姚海涛教授也提出证据证明刘向并无修改荀子文本的动机和可能性。但林教授自谓“三十不动心”,无论别人如何反驳,他仍坚持其观点不变。

考据背后的价值诉求——评林桂榛的儒学研究

二、林氏儒学研究的价值追求

本文的着眼点,其实不是林教授观点的正确或错误,而是林氏何以如此坚持他的这一套看法而毫不动摇?林教授的这一套考据学的学问,难道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吗?显然不是。在林教授的这些具体观点背后,是强烈的价值动机。

林氏所有的儒学研究、所有的观点背后,都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即对传统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天道理论、心性理论、修养理论的批判与解构,对现代学术和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科学、理性、逻辑、实践精神的提倡与推崇。简言之,林教授是一个妥妥的现代普世价值的追求者,他把整个2000多年的儒学传统定位为中世纪式的、神学式的、宗教体验式的、巫术式的学问,是与现代价值格格不入的一套自娱自乐、自高自大、闭门造车、耍弄嘴皮的体系。而在儒学当中,只有孔-弓-荀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以他们三人为代表的原始纯正儒家具有现代式的价值与精神,虽然也并不完善和完美,但至少能够与现代价值有所呼应,能对得上话,能够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出一套符合现代价值的新的儒家的学问。林教授常说孔子是一个博物学家,并且精通历法,荀子讲逻辑、讲事实,讲实干精神,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代表儒学的正统。在林教授看来,儒学要发展,不能接续从孟子一直到现代新儒家这一系,因为这一系是个死胡同,没有出路,只能接续孔-弓-荀,在荀子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建立一种具有科学、理性、实践性的新的儒学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林教授的观点和考据看起来很“荒谬”,甚至违背了考据学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但是其背后却有着鲜明的价值追求,以及相应的学术史建构。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林教授的儒学研究中,大概也可以说,一切学问都是个人的学问。

公众号:求是斋杂谈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16日 19:48: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456.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