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人,往往会被一个字就耽误一生。
众所周知,在官府日常的报告中,往往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
宋朝官员审查文案
而宋朝重文轻武,如果是文官,还可以自己说明加以修正,惟独武官就可怜了,尤其是下层武夫出身的武官更为严重。
宋朝就有两个武将幸运儿,多亏有贵人相助,躲过了一字之劫。
1、第一个幸运儿
南宋时期,甘肃平凉的一个副都军头请求调换官职。只因他的请调报告中的“副”字是添上去的,而被相关的官吏给扣压了,因为怀疑是军头自己后来加上去的。
而可怜的军头本人,对此无法解释。
结果有人就把这份请求报告,交给了一位叫做洪迈的官员,做复审。
洪迈发现添加的这个字与正文同属一种字体,于是他就负责此事的官员说道:“
这个军头如果要做弊,那么他该给自己增加品级,而不可能把自己降为副职吧。所以,看来这是起草报告的办公室人员的失误,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关官员对于洪迈的解释比较认可,于是就为这位军头调了官职。
2、第二个幸运儿
宋朝还有一位武将叫做李青,官职是武翼郎,在军中服役了一段时间之后,到了磨勘升级的时期。
什么是磨勘呢?
简单来说,就是考核期。宋代关于晋级有条件和年限的规定,优者可提前升级,劣者则延缓升级,这种规定称为磨勘。
尚书左丞在验收他的请求文书时,发现上面刚开始称“大李青”,于是官吏便认为李青是冒名顶替,李青对此也无法解释。
申请文书就压了下来。
随后一位官员叫做周茂振,他代理吏部尚书时,知道了此事,于是细细阅读他的十多篇申请报告。
周茂振发现其中第一篇,明明前面称“大李青”,而随后的正文大概是由于笔误丢掉了“大”字,所以以后各篇都是照抄下来的,只写作“李青”。
误会解除了。
于是当天就给李青升了俸禄。而且也将周茂振提供的证据附在了升迁公文中。
副都军头和李青两人都险些因为一字之差,从而耽误了调换升迁,但是侥幸的是,误会最终都被解释清楚了,他俩都是幸运儿。
而历史上那些没人注意到的“一字之差”,从而被影响一生的人,又有多少呢?
公众号:茶文说书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