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购书中心之后

nirvana 国学评论189阅读模式

去购书中心之后

书店这地方,去一次就令人反省一次。

如今世间书籍已经多到穷尽几生都看不完的地步,王阳明先生说:“天下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诚哉此言。花花绿绿之中,有多少值得捧读之书?自己所写是不是也在“眩俗取誉”?扪心自问,笔下这些文字,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看?会不会对已有知识有一点点的增量贡献?还是仅仅将一己不成熟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证明,一版再版的作品自有其魅力所在,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盖非人力所能为。

之前投稿了一篇文章,看着那动辄一万多字的东西,感到心虚,因为老子也才写了五千言,我算个啥,一万字不过是论证了《论语》中的某句话确实是某位前贤解释对了而已。虽然离春秋时期不到三千年,可传世作品之多,已令三千年后的国人望书兴叹,也许今天不过是这一次人类世代的开始,那三千年之后的人们又该怎么读书?他们的六根能力会比今天的我们强大那么多吗?古人提倡读书在质不在量,“在质”并非仅仅是只读好书的意思,而是自己生命的质感需要靠前人的经验来升华。

读书本为“明道”,故非助人明道之书不必作,鱼龙混杂的结果更多的是使人泥沙不辨。提笔写过几篇文章之后,猛然发现曾文正公提出来的“为学三要”不是平行叙说,而是互相关联,其中,“有志”是因,“有恒”是道,“有识”是果。只有“有识”的文章才有灵魂,只有“有识”的作品才会流传,而“有识”的人万中无一。这样的人才需要训练却不完全由训练得来,故教育机构培训不能得其才,需要经历却也不是越丰富越好,故行万里路不一定下笔有神,磨砺、学识、积累、师友、格局乃至经济等都是其背景,但有这些未必一定会“有识”,孔子叹“才难”,不其然乎!

“有识”的玄妙之处陈寅恪先生在写给清华学生的信中透漏出几分,他说:

添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

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

秘方即是思量处,与自己同在,欲赠难赠,欲寻难寻,或许这就是曾公所言的“有恒”与“有志”吧。所以刘知几之后无人能续《史通》,所以纪晓岚云“所有的道理前人都已经讲尽”,编完《四库全书》后只留下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诙谐传世,所以《清史稿》成不了《清史》。

活在今天,书籍浩繁,著作是为了谋稻粱还是为了饰颜面?写文章是为了辨细微还是为了立己见?都只能问自己。只是,在不屑于精研过去、乏力于充实已有、唯断章以自得的今天,我们还有多少己见?

公众号:可可习礼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8月12日 21:16: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519.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