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nirvana 历史评论192阅读模式

从短暂的元代过度到长达600年的明清两代,统一的国家逐步走向腐朽、衰落,最终被动地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已非常丰富,本文只简要说说这个时代农耕经济、工商业、社会人口城市的情况。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在元明清三代之前的两宋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重商主义”时代,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可看做是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开端。但自元代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建立,社会出现了倒退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清代统治者也是游牧渔猎民族)!例如,宋代流行“天下为公”的观念、实现了皇帝与知识分子共治,但元明清的王们将知识分子视为“家臣”、主奴关系;宋人强调“契约精神”,并出现平等、自由观念,但元明清沿袭部落领主习惯,统治阶层贵族们仍将人口、土地、财富当做私产,倒是像魏晋隋唐时期门阀与部曲之间的关系。

当然,明清两代(也包括之前短暂的元代)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不是毫无建树,下面就说说这600年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情况。

1、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

明清时期虽也有农业、水利技术的进步,但农业经济的主流仍是战国时期以来的小农经济形态,这种已持续两千年的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很显然已经落后了!而这一时期粮食增产导致人口大幅增加,首要原因是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引入。明代中期西方国家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山芋)、马铃薯(土豆)陆续进入中国,正是它们提高了中华大地存量土地的产出、养活了更多人口。

一是明代中后期传入的番薯,适应性强、种植简单、抗灾稳产,且味甘、耐饥,清代初期已在南方快速推广种植,后因北方民间发明越冬储存窖藏法,北方地区也开始推广种植,其每市亩产量高达4000市斤以上,正是灾荒年的“救命粮”。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二是也在明代中后期传入的玉米,种植容易、耐旱、高产且用途广泛,不仅能食用,果实秸秆还能作饲料,自清乾隆时期在北方广大干旱地区、山区推广种植,每市亩产量可达300市斤,已超过很多传统粮食作物、增加了低产土地的产出。

三是清乾隆时期传入的马铃薯,种植的限制较少、稳产且营养全面、口感也较好,在中国北方和西南的气候寒冷、干旱贫瘠土地快速推广种植,其每市亩产量与番薯相当、达到4000市斤以上,因此迅速成为底层民众的主食。

至于传统主粮水稻、小麦,明清时期更讲究选育良种、精耕细作。南方逐步普及种植一年二熟的水稻,单位土地产出大幅增加;小麦亩产较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增加,普遍仍不足每市亩200市斤,但因多数品种是越冬种植,在北方可兼种其他作物,因此仍然是北方占主导地位的粮食作物。

明清时期区域性农业生产大分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很大,清代尤其明显。如宋代的商品粮基地是苏州、太湖一带,所以宋人说“苏湖(常)熟,天下足”。明清时期苏湖一带手工业大发展、人口稠密,粮食输出减少;而长江中游平原的湖北、湖南等地得到更大开发、“湖荡洲滩”大面积围垦,清代尤其鼓励这一区域种粮食、一年两熟、成绩斐然,从而取代了苏湖的商品粮基地地位,说法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随着帝国疆域扩大、新区域开发,各地更重视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桑蚕、甘蔗、烟草、药材、木竹等经济作物,也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如茶叶,明代时加工工艺改进、饮茶方式简化(已类似现代)、在民间开始普及,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幅增加;明末清初茶叶还传入欧洲,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形成了饮红茶的习惯,于是茶叶成为300年间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2、明清时期的水利建设。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颠覆了宋代理念,沿袭汉唐时期传统儒家的“重农抑商”观念,自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明代初期战乱一经平息,便自南至北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是治理河流湖泊,各地小型水利遍地开花、地方志中记录多达几万处。清代也极重视河务和漕运,增拨经费、大量动员民工兴修水利,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明清时期国都在北方,因此极力恢复北方农业生产、治理黄河就成为重点。明代曾多措并举治理黄河、淮河(仍处于黄河“夺淮入海”时期),避免了两河泛滥。清代也极重视治理黄河,但随着王朝的腐朽没落、战乱频仍,1855年黄河再次大决口、重回“北道”经山东流入渤海,官方已无力扭转,便采取放任态度,形成大面积黄泛区、加剧了当地人民的苦难。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明清时期承继汉、唐、宋历代手工业优势,在很多领域也有新发展,但仍是基于小农经济形态、是一种强化的“家庭型的专业化生产”。而同时期的西方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等,现代工业蓬勃发展,在其映衬下,中华大地的手工业星光暗淡、逐步走向了衰落。

当然,明清时期手工业通过这种家庭型的专业化生产,官方和商人投资增加、用地面积扩大、出现大量雇工,也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较之前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有专家称这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实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清朝廷尤其鼓励这种家庭型的专业化、规模化手工业生产方式,也注重将其与城镇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形成生产行业的聚集,如苏州盛泽镇生产丝织品、江西景德镇生产瓷器、广东佛山镇生产铁器、福建四堡镇生产印刷书籍等。如瓷器,正是在这种生产聚集效应带动下,清代烧制水平已是登峰造极,彩釉技艺迅速发展、将瓷器装饰得更加绚丽,至清道光时期,中国瓷器质量仍领先世界、享誉全球,出口也达到顶峰。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明清时期的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随着帝国疆域扩大,更多湖泊、丘陵、山地获得开发,农业物产丰富,因此榨油、榨糖、木竹加工以及矿产开发等手工业有了更大发展,当然,主流还是家庭式作坊生产。

4、明清时期的商业。

明清时期虽仍秉持重农抑商观念,但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贸繁荣潮流已无法阻挡!明代的商人群体虽社会声誉不高但空前活跃,皇家、达官显贵、地方官绅也都喜欢介入商业活动,有时更是垄断经营、敲诈商民。

还有,明清时期帝国的统一稳定、水陆交通的大发展也为商业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时期,从各方边疆至内地已建立了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大运河更是成为南北水运的重要通道,在海岸、水陆码头便形成了很多专业化商业市场。到清代中期,各省份间的水运交通已极便利、货物运输能力有很大提升,且没有关卡限制、商品交换顺畅、商业空前繁荣。

但明清时期的跨国贸易却出现了倒退。明代大多数时候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常采用落后的朝贡方式(典型如郑和下西洋)开展跨国贸易,曾一度将其作为跨国贸易的唯一渠道,由此曾引发“倭乱”。清代初期为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处海关管理国际贸易、也非常严苛。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在苏州目睹西洋商船络绎不绝、便引起警觉,下令只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并在广州建立对外贸易专营垄断“十三行”牙行。此后“十三行”作为中间商控制了所有正规渠道的跨国贸易、还自营贸易。这样的大倒退自然会限制帝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虽依靠丝绸、茶叶、瓷器出口优势仍一度保持巨额贸易顺差,但衰落已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5、明清时期的城市。

明清时期除传统大都市、州城府城有新的发展外,还有手工业和商贸流通型“市镇”崛起。明代时,不仅南北两京非常繁华,全国规模大、功能全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已近200个。在经济最发达的江浙一带,既有苏州、杭州、扬州、镇江等较大城市,还有密集的工商业“市镇”,仅苏南松江府就有17个市镇,依靠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大量发展棉布、丝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初步呈现产业集群、分工清晰的市场经济集聚效应。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清代官方更加鼓励和引导生产分工、推动商贸流通,不同层次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发展,典型便是“天下四镇”即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这些市镇又分两类:一是手工业市镇,如景德镇,不仅手工业聚集,同时也是产地市场、交易上下游产品,辐射全国、行销海外;二是集散市场市镇,如汉口镇,它们地处沿海、沿河、沿江、沿运河的重要交通节点,以集散和批量交易商品为主要职能。

6、明清时期的区域经济和人口。

明清时期承继宋代,为缓解国家幅员辽阔给商业活动带来的不变,进一步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市场,包括:江浙区域,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粮食可自给并稍有盈余;华南区域,经济作物丰富、手工业发达,但粮食供应较紧张;华中区域,粮食产量高且对外输出,经济作物出产也极可观;华北区域,仍偏重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日常所需手工业产品、粮食要南方接济。

清代区域经济还有一个特点是随着帝国版图扩充、边疆地区统治巩固、经济初步发展。东北地区,虽有封禁政策,但陆续有汉族居民迁入、带动经济发展;蒙古地区,也有农业建设和人口增加,官方还极力扶持当地养殖业和皮毛加工业;西北地区,甘肃、新疆等地耕地面积扩大,手工业也有所发展;西南地区,有大量汉民迁入,农业生产有了进步;还有台湾、海南岛,也已经开始了初步开发。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尽管明清时期处于中国古代气候大周期中的“寒冷期”、也是全球气候的“小冰期”,但对人口增长影响已变小。此时,伴随这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工商业进一步繁荣、社会生产分工深化,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人口出现暴增局面,明代后期应已超过1亿(高于南宋后期),清代从明末战乱中恢复、经过“康雍乾盛世”,到清道光时期人口已从约5000万增加到4亿。

但清中期时也只是表面繁荣,毕竟经济的主导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工业化大生产,朝廷还坚守闭关锁国政策,于是粮食和资源危机不可避免、被西方人称为“饥饿的盛世”!此时人地矛盾、结构性粮食短缺非常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导致民间械斗。如南方地区的“土客械斗”在1800年后愈演愈烈、蔓延多省,仅1854年的广东土客械斗就造成上百万人伤亡、有大量人口流亡海外。

明代至清代的社会经济大致状况

通过以上简要介绍,我们大致能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人们生活状态有一个了解。

公众号:苗青滨海新区财经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9月10日 21:23: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579.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