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有清一代,山东仅有6人高中会元,后水西村人王中孚是其一。
王中孚少有神童之誉,乾隆《诸城县志》称:“四岁学切韵,能辨五声,人号为神童。”十二岁时随父王焘游京师,得见方苞。方苞以九经篇章相问,皆背诵如流。当时方苞奉旨纂《三礼义疏》,王中孚趁机举《礼经》疑义十余条相问,方苞大为惊异,为之延誉。十四岁应童子试,山东学政徐铎奇其文,更试以诗,立成三首,遂补诸生第一。此后,每试皆冠其曹。乾隆九年,十八岁中山东乡试第四名举人。乾隆十年会试落第,选明通榜,例授教职,以年少辞。还乡后,父母相继去世,哀痛之余,家贫病卧年余几至不起,其妻马氏、弟王中夏又病卒。数遭艰困而不忘攻读,乾隆二十五年会试高中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其间,其继妻及胞妹又卒。乾隆二十七年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不久奔祖父丧,酒肉蔬果不入口,人如柴立,不久即卒,年仅三十七。遗命用柳馆以凶服敛,天下学者痛惜之。
王中孚负有才名,与昌乐阎循观、掖县毛其人、潍县韩梦周号称“东国四妙”,当时有“王诗刘(墉)书窦(光鼐)文章”之誉。生香老人陈浩赠诗云:“慧业应从天上生,琅琊才子早知名。老夫一见惊神骏,儿子相呼以弟兄。”法坤宏《翰林院编修木舟王君墓表》载:“木舟以盛名高文冠南宫,入史馆,名公巨卿争求识面,木舟未尝轻一投刺。有高位而大名者,求观木舟诗文,匿不出。”韩梦周《王木舟编修哀辞并序》称:“木舟少作雄肆不羁,甲子举於乡,学益醇,文益老,清真高古,进於昔之作者。余尝品第诗第一,古文次之,制义又次之。”
民国《寿光县志》载,王中孚曾请教寿光名士王化洽:“远近高才生,负笈请业,如日照卜宁一、诸城王中孚、同邑董思恭、杨廷枚,皆著名於一时。”
王中孚与安丘辛宜岷、刘栋等交往颇深。道光《安丘新志》:“刘栋,字函三,诸生,嗜学不倦,与阎怀庭、王木舟友善。”道光《安丘新志·刘其旋传》载:“年未三十,文名已洋溢二东。与昌乐阎怀庭循观、胶州法迂斋坤宏、诸城王木舟中孚人称东国四妙。”《安丘新志·辛宜岷传》载:“故人王中孚素贫,殁后经理其家,刊其遗集行世。”乾隆《诸城县志》载,王中孚有《念酉斋文集》二卷、《诗集》四卷。辛宜岷所刻为《蓼溪诗略》二卷,乾隆三十年辛宜岷序云:“余斤斤衮其遗集以传於世,曾何足为木舟重……,斯编之刻,只增余存殁之悲耳。”王中孚虽家徒壁立,曾为辛宜岷买田庐,其卒后,辛宜岷返赠,丧事乃举。
王中孚诗作,清代入选《国朝山左诗续钞》,亦屡见于周边州县方志中。《昌乐县续志》收录王中孚《哭阎蒿庭子静持》长诗,该诗哀伤年仅17岁因刻苦攻读染病而亡的好友之子。“汝翁寄我书,在手不忍触。吁嗟好儿子,兀坐如枯木。迴顾我儿子,双泪已𥰡𥰡。”诗文字字崩泪,令人不忍卒读。民国《重修莒志》收录王中孚所撰《节孝马氏墓表》,内容多类此。
乾隆《潍县志》收录王中孚《西涧草堂记》,开篇云:“程符山者,在潍邑之西南境。山之峰大者三,其中为中峰。昌乐阎子怀亭读书於中峰之东,名其堂曰西涧草堂。”阎循观与王中孚友情甚笃,王中孚卒后,阎循观为整理遗文。
道光《诸城县续志》载,王中孚继妻李氏,“寡居纺织,抚前室子三人俱成立”,李氏得到旌表。王中孚长子王绅旦,亦工诗文。道光《诸城县续志》载:“王绅旦,字寅夫,岁贡。博达能文,邑人士有质问,辩论精详,无不㥦其意以去。诗古文皆清矫拔俗,弟绍昆贡生、綎晋举人,皆有學,皆受业绅旦云。”宣统《山东通志》引王玮庆《藕舲诗话》云:“峩原为木舟先生长子,少孤,家壁立,拥书万卷,苦学不辍,为文幽微深邃,故终身不遇。诗亦根柢深厚……,皆奇绝排奡,上能继其家学。”
公众号:西窗剪红烛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