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老师总是会提醒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学会做课堂笔记。对于当时不是特别爱学习的我来说,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也有着迷之自信,以为只要听了就能记住,也就很少会做课堂笔记。所以那些好学生每堂课下来,都要在笔记本上或书上记录好多,我一整个学期下来,一个本子还用不了一半。然而在读书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这一习惯的重要性。
我记得我刚开始写作那时,也会让自己读一读书,但那时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会犯困,哪怕我精神状态很好,只要读书就哈欠不断。于是我便让自己站着读书,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来回踱步,拿着书读,看起来有模有样的。不过这种方式也仅仅解决了不再犯困的问题,虽然我也读了一些书,但真的感觉没有读进去。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放进嘴里还没嚼,就直接咽下去了,人参果的味道一点也没尝到。
而通过这一年多的读书,我也渐渐地让自己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不仅可以真正地读进去,在读过之后,也大多能有很多感触和思考。当然了,读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收获,哪怕仅仅是让自己感觉到愉快,也是一种意义。
随手记笔记,是我目前非常喜欢的读书小习惯。现在我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随手拿着一支笔,读到有感触的地方,我就会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但我记笔记并不会太过正式,比如有人总觉得记笔记要条理清晰、文字优美之类的,我并非如此,我记录的内容会很随意,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有时可能仅仅是一句感叹,比如“这段描写真的太好了”之类,我并不会觉得这样的笔记写不出手,因为这样的记录,也让我在读完之后很轻易地知道哪些内容给我带来了感触。而如果什么都不写,什么都不记,在读完之后或许会记得有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印象,但在翻找时,就相当困难了。所以我现在在我读过的书上基本都会留下痕迹,除非是真的想要收藏的书籍,我才只会用笔记本来记录。
用纸笔重新取代无纸化。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往往会提到“效率”二字,做什么事都想着要提高效率,于是,“无纸化”也成了当前时代的产物。人们认为,无纸化会提高做事的效率。我也看到人们在读书时,也习惯于无纸化,比如做笔记什么的都用电脑、pad或手机,绝不会用手写这种所谓“低效率”的方式。但我慢慢地感觉到,当然也只是我个人的感受,用纸和笔手写下一段内容,与在电子设备上打出一段内容相比,手写反而更能让人产生思考。其实不只是我,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他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思考时,也往往会拿出草稿本和笔,用手写的方式思考。手写是有魔力的,它促使你必须集中精力与你所要写的内容,手写还会迫使你思考,思考每一个字,这是手、脑、心、纸和笔并用的一个过程,这与将文字用键盘的方式输入到电子设备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我现在读书,基本不会用无纸化的方式,而纸和笔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我以为,做任何事,不要总想着“效率”“高效”,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浮躁,从而更显低效。有些你认为非高效的方式,反而会让你收获更多。就像马斯克在生产特斯拉时,他就发现所谓的高效的“机器人”是远不如人工的,因为那所谓的高效,太过于死板。
让音乐辅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我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放一些轻音乐,比如去咖啡馆读书时,我总是会戴上耳机。这并非是觉得周围多么吵闹,现在的我即便在很吵闹的环境下也能读进去书,只是听一些轻音乐,能让我更轻易地进入心流状态。我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提到过“读书的心流状态”,我认为这对于读书的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状态了。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心流状态”: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书籍中,仿佛自己就活在了书中的世界。当然这一状态需要自己去亲身体会才能体会到“心流”的魔力,而当我们能进入到这一状态,读完一本书,我们的印象也会更强烈、深刻。当然,也并不一定要听音乐才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只是于我自己而言,听轻音乐能更轻易帮助我进入心流状态。
多想一些。下棋的时候,能运筹帷幄的人,往往能够预想到接下来对手的好几步棋,然后以此来想出应对的方法,并一步步将对手引入到自己的陷阱,最终获得胜利。读书也需要如此,需要多想一些。比如我在读“D王之沙三部曲”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女主能够在当时的战争年代生存下来?他们之间的信件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递的?等等。在读书的时候学会思考,我们也能够更沉浸到书中,对书籍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思考,多想一些,也便有多想一些的好处。
习惯这个东西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可急躁,尤其是读书这件事,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一本一本读,一点一点思考,一点一点写,一点一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才能通过读书真正获益。
公众号:雁冰随笔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