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相

nirvana 国学评论133阅读模式

不着相

儒家经典«大学»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正就是正心,也就是本心,有恐惧,愤怒,忧患,喜乐则不能回归本心。

问题来了,人怎么能没有喜怒哀乐呢?不光常人有,连圣人也有,佛祖也有欣然大笑的时候,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怎么理解?

这个不能在相上求解,还要在心上求解。

佛祖在本心上,本心极乐,充满法喜法乐,表现在相上就是欣然大笑。可是,问题又来了,本心上没有一个愤怒啊,哪里来的相上的金刚怒目呢?

本心就是公心,公就是公正,公道,正就是正义,正气,正道,道就是道义。出于公心而不是私心而发,就可以。

«中庸»说“喜怒哀乐皆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就是本心,本心上没有喜怒哀乐,表现在相上有个喜怒哀乐,但是是符合本心的,就叫中节,就叫和,简称中和。

心感受到了不公正,心有所感,感而发,“发而中节”,就是符合本心的,是本心在纠错。

儒家强调入世,世就是世俗,世俗世界就是相的世界,要在相的世界做很好的表达。

儒家看似着相其实不着相,为什么?

因为重点不在相上,而在本心上,本心观照一切相,一切事,一切业,一切识,从而破掉对它们的执着。

怎么破?“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仁义别都是来自于本心,本心随缘而应。

表现在夫妇上就叫夫妻有别,表现在君臣上就叫君臣有义,表现在父子上就叫父子有仁。

眼睛看花的时候是一朵花,如何破了花这个相呢?就是回归本心,以心观照花儿,花儿与心一同明亮。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理通事也通,理事圆融”,理就是天理,也就是本心,事是相上的事,理事圆融就是心相合一,就是以心观照相,就是心与相一同明亮。

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在“同归于寂”那一头,而逃避相,逃避事,逃避世俗社会,这种逃避本身也是着相,为什么?

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好事,应对不了关系,处理不好情绪,才会心生恐惧,从而想逃避。

本心是不存在恐惧的,“无有恐怖”,是我在恐惧,是我这个相在恐惧其他的相,那就是有我相,就是执着于相。

那万一我还没有完全回归本心,做不到应对自如怎么办?

那就坦然面对一切糟糕,任他糟糕,然后想办法改进这个糟糕,但是,“心无挂碍”,没有一丝执着。

公众号:前堂山人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20日 20:44: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737.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