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朋友问我:自己每天都抱着手机,就是读不进去书,该怎么改变?其实这也是过去我自己的情况,今天就渐渐聊聊我的做法吧。
在旁人眼中,我一直是一个自律的人,但其实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更多的是拖延啊、懒惰啊、不求上进啊。人就是这样,总希望向别人展现自己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自然只有自己才知道。但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欺骗,即便你在旁人面前展现得再好,旁人依旧能从你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你在背后做了些什么。有一个成语叫“以貌取人”,我们经常会说:“不要以貌取人。”然而有时,这个成语是很管用的,就好像一个经常熬夜,又有各种坏习惯的人,一眼看去就很憔悴。再比如你说自己经常读书,但别人和你的交往中也能慢慢感受得到,你究竟是读了书,还是为了打卡。举这些例子,我只是想说,即便过去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很自律的人,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我很拖延,一天到晚离不开手机,而且很浮躁,所以根本读不进去书。
而对比现在,我不仅不再依赖手机,也真正让自己读了很多书,每天真正使用手机的时长很短暂,也不过是两个小时的样子,如果哪天时间长了,也是因为拍摄视频的缘故。要知道过去的我每天都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当然,这样的转变并不容易,想要真正不去依赖手机,真的挺难的。
我觉得首先人要有梦想。挣钱算梦想吗?也分情况的,如果说你梦想自己能进入福布斯富豪榜,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梦想;但如果你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而挣钱,那么你就会不停地像一个机器一样工作,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要有钱挣就好,而后慢慢被磨灭自己的热情,直到最后沦为一个无情的工作机器,这就不是梦想了,反而是在打碎自己的梦想。那么怎样才算是梦想呢?梦想是能激发你的创造热情的。比如马斯克,梦想着人类能移民火星,于是他自造火箭,还真的给他做成了,虽然离移民火星的距离还很遥远,但他的确在一步步靠近了。梦想所激发出来的创造热情,是远远大于一切的,它会让我们将力气朝着一个地方使。就像我也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我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其他的东西对我来说就不重要了。所以我很少社交;短视频我根本不看,也没兴趣看;自媒体的内容我也不会去看,因为大多数内容对我没意义;而只有读书和写作对我来说才是重要的。所以当你有了梦想后,你也能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做些什么,而不至于被时代磨灭自己的全部热情,被浪潮推着走。
其次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去年刚开始读书那会儿,你让我一下子抱着一本名著读一下午,或许某天状态好的时候能做到,但一个月能有一天这样的情况就不错了。我一开始读书并没有读名著,一次也最多读上一个小时,而且我读的书往往是让自己感觉很爽的内容,就是能立刻让自己有所收获的。那个时候我只觉得名著很枯燥。而且名著的书往往很厚,一页字也是密密麻麻,根本没有阅读的欲望。所以我就从一些能让自己很轻松读进去的书开始。一开始从阅读半小时开始,然后慢慢地增加时间,现在基本上一次读一下午的书也没什么问题。而读的书也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书,转向名著、大部头这些难读难理解的书。先培养习惯,再一步步增加难度,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让我们真正读进去书。
再就是不要只读书,也要试着写。写的过程便是一种思考。其实很多人会有一个疑虑,就是会认为既然要写,就要写得文笔很好、内容很有深度。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时,你就基本拒绝了自己去写。这就是人的虚荣心的问题。你或许也听过甚至也说过这样的话:“这有什么,要是我做的话,一定比他做得好!”很简单也很嚣张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表现自己能力更强,这是虚荣心;自己没做过这件事,但可以做得比他好,也是虚荣心;自己没做过,也不屑于做,这更是虚荣心。而当我们在写作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时,且表现得自己很谦虚,这就意味着,宁愿不去写,也不去写很差的内容。这就是虚荣心的问题。我觉得,没必要有这种虚荣心,谁都是从很烂的内容慢慢写好的。我读书时,如果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段落让我有所感触,我就会直接在旁边写下来,即便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这段景色描写很棒”,我也会写上去,或许别人看了会笑话我,但我不会在意这些,因为这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只有在写下一个字后,才能写两个字、更多的字。别怕,去写就好了。
最后,扔掉自己的浮躁心。别总想着一下子获得什么,这个时代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把每个人都搞得很急,有些人急着通过一本书就想得到人生的答案,有些人急着快速获取知识,但你越是急躁,你就离答案、离知识、离自己越远。只有当你能真正地慢下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你已经收获颇多了,只是从未发现而已。昆德拉说:“慢是一种已经失传的艺术。”他说得不错,现在的人都太急躁了。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我希望能给你带来些许思考。
公众号:雁冰随笔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