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里吃席去(④乡村大厨)

nirvana 民俗评论171阅读模式

走,村里吃席去(④乡村大厨)

(一)酒席的品质保证

一场酒席,酒负责热闹,席负责味蕾。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后厨团队,成员包含村里的老中青三代,由一两个经验丰富的大厨领衔。

一个优秀的后厨团队,对酒席至关重要。

他们的调度水平和对火候、味道的把控能力,在直接决定酒席的品质。

表面上,酒席是某一家办的,但其办席水平却货真价实代表着整个村。

正餐的12碗菜,各有寓意,用什么原料、怎么搭配、成品如何,已有成例。

东家实力几何、大方与否,只是影响菜的原料和分量。

也正是因为菜式相对固定,村与村之间酒席菜品的味道,比较起来非常容易。

我们中国菜最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搭配、同样的流程,由不同的人操作,就能烹制出完全不同的味道。

(二)厨艺与味蕾的默契

参加酒席,品评菜的味道是同桌人天然的话题。

​村里人朴实,有话直说——菜做得好吃就夸,不好吃就贬。

菜一入口,就有人拿筷子敲敲菜碗的碗沿:今天这排骨起锅太早,费牙;肉丸子粉多料少,不够松软;黄豆猪脚红枣放多了,汤偏甜;冬笋炒肉片吃不得,好像盐不用钱一样……

村里的老人,吃席吃了几十年,他们的嘴巴吃成了一把丈量味道的尺,后厨换了人,他们一吃就知道——这碗菜味道和前面的不一样,肯定是谁谁谁做的。

有人不信邪,跑到后厨一看,果然如此。

这份厨艺与味蕾的默契中,有温情、有信任、有赞许、有骄傲。

这样的往事,常常让我为之感动。

那份默契,是村里的人们在长时间的互动中,形成的恒久而稳定的味觉记忆。

它的宝贵之处不在于味道,而在于时间。

试问,如今还有谁愿意花如此漫长的时间,去坚守一个传统,又有谁愿意花如此漫长的时间,去体会一种味道?

对于掌勺的大厨们而言,若能让人们形成这种高辨识度的味觉记忆,无疑是无上的荣誉。

为了维护这份荣誉,厨房的每一分子都会竭尽全力,用心做好酒席的每一道菜。

(三)大厨们的小灶

每次酒席,厨房都是最忙碌、最辛苦的地方。对此,经验丰富的大厨们早已风轻云淡,做起事来从容不迫、井井有条。

紧张之余,大厨们有自己的放松方式——

轮流抽支烟,喝杯茶,相互打趣一下对方的刀功和厨艺,讲讲前辈的厨房故事……

而给自己开小灶,则是大厨们的保留放松方式。

照顾好大家吃好的同时,他们也不忘抚慰自己的味蕾。

在厨房做事,有个天然的小特权——好的食材都可以另切一份留下来自已享用。

那些懂人情世故的东家,也会为大厨们另外准备一些下酒的食材以示犒劳。

全部菜上完后,他们把锅一刷,再烧上一灶火,三下五除二就把几样下酒菜搞炒好,加上没有舀完的菜,也有一满桌。

每人倒上一杯酒,一边喝,一边总结厨房各个菜式的得失,顺便安排后面几餐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村中后生学习的好时机。

酒菜下肚,肠胃和心情都熨帖起来。

此时,再点上一支烟,身上的疲惫便随着升腾起的烟雾一起飘散而去。

只要还没散客,大厨们喝酒都很有节制,绝不会因为喝酒过量而误事,这也是帮厨不可逾越的底线。

(四)饭和酒不能乱吃

没在厨房做事,却凑到厨房蹭“好料头”吃,是有失体面的事。

遇上这种没皮没脸的人,东家自然不好说,大厨们倒也不愠不恼,个个“热情”相待。

席间,某人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大家就能心领神会,接下来,此人一定会醉到第二天。

老人有言,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由是观之,不仅话不能乱说,饭和酒都不能乱吃。

公众号:会心斋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3月3日 10:45: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912.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