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风箱

nirvana 民俗评论165阅读模式

古老的风箱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砖砌土坯垒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我们当地叫风嵌(qian),锅里填好水后,点燃柴禾,放进灶门里,锅底中间,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禾,这就是常说的生火做饭。

农村孩子都有抱着韛(bai)拐〔风箱手柄〕拉风箱的经历,母亲忙碌着准备饭菜,锅台用火不能停,尤其是蒸锅做饭,火断断续续、时急时缓就做不好,母亲需要帮忙,孩子们也乐于助人,一半干活一半玩耍,母亲一句夸赞,会让孩子高兴万分,更起劲地拉起来。

风箱结构并不复杂,我们当地都是活塞式的风箱,基本结构由木箱(內有侧室)、推拉木制把手(韛拐)和活动木箱(外缘沾鸡毛)组成,用手拉动活动木箱,正逆方向都有送风功用,每行程一端排气鼓风,另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能连续提供风流,这种双动活塞式风箱是中国在鼓风技术上最重要的发明,唐宋代已经出现,在唐朝袁天罡《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和明《开工天物》中都有记载。欧洲直到1716年才发明类似的双动往复式水泵,为后来的活塞式机械打开了道路。

风箱是我抹不去的乡村记忆,拉着风箱,听着进风口木板(当地叫呱嗒板)发出的“吧嗒吧嗒”的声音,灶里柴禾燃烧,被风吹出的“呼呼”声,就是一曲风箱奏鸣曲,浑深烙印在脑海之中。

灶台前更多的不是浪漫,而是辛劳,天气最热的时候,做饭就是遭罪,天气本来就热,还要凑到灶火前添柴鼓风,承受烟熏气打,汗水顺着脸赖流淌,衣服被汗水湿透,母亲往往因中暑而不想吃饭,这样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太多。

童年时光里,风箱就是亲密的伙伴,听到风箱发出的声响,就似乎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后来农村能够保证24小时用电了,吹风机登上了前台,吹风机风大省力受到了家庭主妇的亲睐,木风箱慢慢就都下岗了。开始,有心人还把风箱好好地保存着,预防停电不能做饭,只要停电,对上风嘴就能做饭。再后来,煤气灶来了,电滋炉、电饭锅也来了,风箱更加无用武之地。

如今,风箱只有在偏远的农村才能偶尔见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段曾经的记忆,再想一睹芳容就难了。但风箱历史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曾为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它。

公众号:新泉流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3月22日 11:19:3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946.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