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到底有何意义?

nirvana 民俗评论188阅读模式

清明节上坟到底有何意义?

今年清明节,父亲计划重新修缮爷爷的墓地,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心愿。

父亲17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那时候家里穷,爷爷的坟就搞得非常简单,连墓碑都没有。

老家每年都有两次重大的祭祖活动,一次是元宵节给祖先坟头亮灯,一次是清明节上坟挂青。

一个大家族的人,把逝去的祖辈的坟墓都要祭拜一遍。这种对祖先的追思,一代影响着一代传承下来。

父亲每年经过爷爷的坟头,都会认认真真打扫,把边上的杂草野树枝桠清理干净。尽管爷爷去世40多年了,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父亲也早就有一个这样的心愿,等有条件好些,就把爷爷的坟重新修一下,去尽到自己的孝道。

爷爷都不在那么多年了,怎么能尽孝道呢?我们这一代并不太理解。

父亲说,孝道不仅仅体现在父母生前的礼数上,父母去世也要做到位,要谨慎对待葬礼,时间再久,也要去追思。

父亲的话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光尽到赡养义务还不够,要做到敬,才算是孝。什么才是敬呢?就是你不要只会给钱,还要做到陪伴,要能让父母心情好,和颜悦色。

孔子还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

意思就是,孝道不仅是在父母生前要以礼事之,去世了也要慎重对待,时间再久,也要去追思。

如果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难以理解父亲的行为,爷爷都去世那么久了,还要省吃俭用花那么多钱去修个墓地。

中国传统文化是“重德”文化,强调的是人伦道德。文化和宗教一样,对人有一种控制作用。当人们持有某种文化观念,便会在这样的文化逻辑中力求去做到最好,已寻求精神的满足。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对人伦序位的约束,就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当然,任何文化都是诞生于一个具体的生存环境的。中国传统文化诞生和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是相匹配的。

今天看来,传统的文化有很多低效的形式,比如农村过于复杂的葬礼,全村人都要到位,浪费大量时间,没有任何的产出。于是呆在农村的人,几乎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礼数上,以至于无法实现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文化在农业文明时代,却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种道德权威在人们心中的巩固,有助于维护复杂人际关系的稳定有序。

然而,今天进入工商业文明以后,有些文化习俗和这个时代开始格格不入。工商业文明,讲的是效率,讲的是交易。

我们这一代刚刚是从农业文明切入工商业文明的一代。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传统重德文化中复杂的关系对我们的束缚,另一方面,我们在适应工商业文明的交易文化时,感觉到人情的淡漠。

随着老一辈亲人离我们而去,如果我们不去学习和传承,在我的下一代,这些传统文化可能就要丢弃了。

一大家族去上坟挂青的路上,长辈们看着小辈们感叹,到他们这一辈,可能就不会有闲心来上坟咯。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家族的孝道文化是连接人的感情的纽带,我认为,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化不能丢,要传承下去。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有人提出一切从简,化繁为简。我认为,又要做到化繁为简,又要保留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做到的,它们之间是矛盾的。

传统文化充满各种仪式,所谓的仪式,就是要化简为繁,由快变慢。

也许,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对于压力重重的我们来说,可以在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

我们要学会慢下来,慢下来,才会更稳,更久。

公众号:再忙也要思考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nirvan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4月6日 10:05: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ngu5.com/976.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